8月18日,记者走进黄石市阳新县浮屠镇进中村,宽阔的“四好农村路”,串联村组;金色的田野,丰收在望;黛瓦白墙的民居,韵味无穷……

进中村“四好公路”

据了解,近几年来,进中村推动“庭院美”向“村庄美”“环境美”“生活美”转向,努力打造出一条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党建引领“绘图景”

记者漫步进中村,一排排风景树与花卉相映成趣,巧匠剪出别样风光,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水泥路把大大小小的村庄串联起来,一辆辆载着农副产品的货车往来穿梭,一口口明澈如镜的当家池塘,蓝天白云倒映其中……这还是以前那个村民口中“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垱坑泥巴路,环境脏乱差”的进中村吗?带着这样的好奇,记者深入该村,一探究竟。

文化广场

当天傍晚时分,在农民文化活动广场上,进中村的村民们跳起了广场舞,享受着美好生活。过去,老百姓进出村庄,最头疼的是狭窄难走的砂石路,只能容纳一辆小三轮出入,不仅农副产品销售难,农用物资也难进村……不仅如此,进中村还存在诸多影响其发展的难题。

如今,精准扶贫号角吹响,进中村立足村情,不等不靠,深入整治人居环境,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该村首先道路拓宽8米,构筑“四好农村路”6.5公里,硬化组组道路8公里,实现了组组通水泥公路、户户通人行便道,还安装了230盏路灯,让村民们走到哪里都感觉到踏实放心。

与此同时,进中村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想方设法帮助农民解决了生产生活难题:新建村小学教学楼和综合楼,让儿童像在城镇里一样读书;创建标准化村卫生室,解决村民“看病难、看病贵”;新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方便了村民办事;改造田块、修筑排洪港和灌溉干渠,建设高标准农田1400亩;让680户饮用上了自来水,农民不再吃水难;全面实施光纤入户,网络全覆盖;推进电网升级改造,有效解决农村电网过去存在的负荷过重、电压过低的问题;新建6个文化活动广场,健身器材齐全;改造9口当家塘,方便村民梳洗;家家户户“厕所革命”,方便整洁无异味。

路通了、水净了、网络快了、村庄美了……进中村巧打“组合拳”,不断完善了基础设施“补短板”,把田园变成花园,把农村变成景区,让村民增强了幸福感和获得感。

该村老党员刘应宏笑着对我们说:“我快80岁了,吃不愁、穿不愁、用不愁,就想身体好、心情好,好好地安度晚年。”

如今,进中村变美了,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幸福。乡村振兴的美丽蓝图正在变成加快发展的现实图景,该村还荣获“湖北省绿色示范村”称号。

产业兴旺“金生辉”

“土地流转5亩,每年收入3000元,我老伴在养鸡合作社上班,一天挣70元,我在冉秦农场做事,每天工薪80元,还有股金分红……”58岁的村民秦传旺说,自己去年一年收入超6万元,昔日挣钱难,如今家家户户都拿租金、薪金、股金,过年时“三金”生辉。

蛋鸡养殖场

为帮助村民就业增收,进中村充分利用山广袤、田地多的优势,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先后发展花卉600亩、腊米200亩、茶叶200亩、果园200亩和3家共10万只蛋鸡和出栏500头肥猪的养殖合作社。

“80后”返乡青年秦书胜、冉静夫妻,合力在2017年创办“冉秦家庭农场”,种植腊米213亩,茶叶206亩,水果12亩、油茶21亩,并请了17名当地“5060”劳力就业,月薪2400元,“冉秦家庭农场”在2020年收益110万元。

此外,近几年来,进中村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发展种养业和休闲农业,让这片“七彩”土地有了灵气。

“我在家门口的茶叶基地打工,每天的工作就是采茶、松土或者施肥,此活既不重,也不累,每个月都能挣2400元!”谈起现在的工作,56岁的农民石霞脸上笑开了花。

像石霞这样依托村产业,在家门口务工的“5060”农民共有149人,放眼整个进中村,花卉、油茶、桃园、茶园、腊米等8个产业基地,直接帮助到436户农民增收。

“过去,我们村没有集体经济,村民到外地打工,现在村‘两委’引进资金发展生产,把产业园建在了村民家门口。”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应美说,这不仅能够让老百姓就近务工,月薪有2000-3000元,而且能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实现多赢。

幸福日子“新起点”

“我们从脱贫攻坚到产业发展再到乡村振兴之路,走得并不轻松。”该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陈绪宝坦言。

近几年来,进中村对照“两不愁三保障”,因人制宜,一户一策,为136户贫困户均量身定制了“造血+输血”帮扶工作方案,2019年实现脱贫“摘帽”,朝着乡村振兴方向奔跑。

腊米种植基地

“对我这样的家庭来说,要不是党的扶贫政策好,以及村‘两委’对我们的关心,我真不知道这日子怎么过哟。”进中村62岁的村民陈守兴深情地说。

据了解,陈守兴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身患慢性心脏疾病,生活贫困。进中村村支书刘应美与其“结亲”帮扶后,立即对接政策帮扶,不仅帮助陈守兴治愈疾病,还帮助“强拉”技术,发展大棚麻菇,增添脱贫致富的内动力。2018年,陈守兴收入3万多元,成为全县脱贫致富模范。

此外,57岁的村民赵克米,因缺资金,无法种植稻谷、红苕、小麦“老三样”,微薄的田地收入,仅能支撑家里的开支。该村副主任赵会国主动“牵手”,像亲兄弟一样帮助其申请扶贫贴息资金,并买了一台打田机和一台收割机,如今,赵克米的日子越过越好,连续4年收入超3万元,他逢人便说:“共产党好,村干部亲!”

“2017年,我家4口人靠低保‘兜'住了困难,‘保'住了生活,但始终感觉低人一头。”44岁的村民冯桂芳说,在我们村副支书、副主任陈绪宝的帮助下,我家2016年发展养鸡3000只,2019年,一家人持续发展蛋鸡6000只,2020年收入3万元,走上了致富路。

同时,2020年春,进中村引进花卉基地老板尹伟杰投入3000万元,发展花卉产业基地600亩,直接帮助130户农户增收,让58名劳力在家门口就业,月薪2700元。

该村委委员赵前兴说,这种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的模式,搞活了村上的经济,为进中村脱贫致富增添活力。

“党的扶贫政策好,让我过上了好日子。虽然现在收入不错,但脱贫不是终点,而是幸福日子的新起点。”谈到未来的生活,在该村产业园里打工的村民陈新良满怀信心地说。

“以前种了4亩稻谷,一年辛苦到头只落肚子圆,没有多余的钱花。”该村村民刘道道说,现在村两委送种养技术排上了用场,养蛋鸡由10000只,逐渐发展到40000只,收入比南方打工强多了,在家门口发展就能过上好日子。

进中村妇联主席刘玲玲告诉记者,村两委发动党员群众参与幸福家园基金会,村民程良加等人共捐款18万元,支助刘智敏等11名同学圆了大学梦,同时关爱60名留守儿童,并解决该村公益事业建设缺少资金的难题。2018年,该村荣获“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优秀奖”。

同时,进中村“两委”还创建“互助微信群”,村民有需求只要在群里一说,党员干部第一时间便去帮助其解决,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应。”

据悉,为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进中村“两委”还大力发展电商,通过不断完善物流服务体系,打通特色农产品流通“最初一公里”,实现特色产品卖得出、卖得远、卖得好,助力产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让农民日子越过越甜。(通讯员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