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宗荣

导游为我们安排了一个十分有意义的参观点——市郊农庄。这是我们最感兴趣的项目,因为,大家都想亲眼看一看那轰轰烈烈、热火朝天干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集体农庄,在苏联解体后究竟怎么样。

大轿车开出市区,向西郊结雅河驶去。结雅河是俄远东地区的一条大河,它从外兴安岭流来,在布拉戈维申斯克西郊与黑龙江汇合,成了黑龙江一条最大的支流,也是远东地区唯一一条未受污染的河流。

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郊农庄

过了结雅河大桥,大轿车拐弯向岸边的河滩驶去。河滩是一片宽阔的冲积小平原,长满了密密麻麻的树木,中央有一处自然形成的小湖泊,湖水湛蓝湛蓝,树荫中则盖有一栋栋小型别墅。导游说,这里是布拉戈维申斯克的避暑胜地。夏季的周末,有钱人便到这里别墅度假;钱少的人则租赁外表粗糙,但内部舒适的草棚子;没有钱的人也可以来这里避暑,只不过要自带铺盖,在湖边的沙滩上露宿歇凉了。好在这里的家庭都有自己的小汽车,去来十分方便。

参观原生态避暑胜地后,大轿车掉头沿结雅河向下游开去,前往我们期盼已久的参观点——费拉基米尔(列宁名)农庄。这里是城郊,又地处沿河一带,经济自然不算落后,在俄罗斯农村算中上等水平,原苏联时期,这里曾是模范农庄。农庄建在公路一侧,另一侧是农田,长着玉米。据导游讲,苏联解体后,原来的集体农田分到各家各户耕种。

农庄房屋建设远看相对集中连片,近看各成体系,每栋均有间隔。由于地处高寒,这里一般没有楼房,全是小平房,有的还是木质结构;房顶呈四面斜坡形,材料有用机制瓦、水泥瓦和白铁皮。每栋房屋前面,均用木桩围成一道篱笆,里面种着南瓜、辣椒、西红柿等蔬菜,是典型的农家田园风光。

因为安排的参观点线纹连鳍多,时间很紧,每到一处我们只能走马观花。在农庄,我们觉得不过瘾,要求下车到农家看看。导游说,时间来不及了,宾馆六点开饭,回去晚了,餐厅工人下班了;再说,事前没有跟农家打招呼,怕有些唐突。在我们一再要求下,晋小姐只好与俄方导游老太“呜哩哇啦”商量了好一阵,那位老太才极不情愿地挪动着肥胖身躯下车与一农家交涉,并带去了由我们凑齐的60元新卢布(约合20元人民币),作为见面礼。

看来,导游的担忧纯属多余。俄方导游老太走进农家不一会,一位身材高大、满面红光、五十开外的家庭主妇便来到我们面前。主妇非常热情地欢迎我们参观她家农舍,并在前面当向导,由篱笆围成的两块菜地中间走向农舍院落,并一路不停地向我们介绍。这是一个比较富裕的农家,房屋共有两排,小院北边是农具房、汽车库和牲口房。里面停放着一台丰田牌小汽车、一台农具车,另加一台摩托车。小院南边是住房,虽不是楼房,但房基修得很高,进屋时,要跨过五六级木制台阶。

俄式农舍大门一般不开在正面,而是一律开在房屋侧面。进门是一间过度房,再往里才是客厅。这种建筑格式是根据这里的气温决定,因为这里的冬天异常寒冷,两重门可以挡风御寒。客厅两侧有三个寝室,一个卫生间。房屋地面是木地板,客厅靠里侧地板实际上是地窑的盖,下面是个大大的地窑。在俄罗斯,地窑的作用非常重要,储藏足够多的食品和蔬菜,以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厨房在外间过度厅里,案板上摆着自制的各种腌菜,烤箱里烤着玉米棒。热情的女主人一个劲地把烤得香喷喷的嫩玉米棒往我们手里塞,还要把自制的腌菜送给我们带回去尝尝。

与市郊农家女主人合影

出门时,导游告诉我们,这位主妇共有五男三女八个子女,被政府授予“模范母亲”。我一听,便肃然起敬,连忙邀请她合影。导游翻译后,她笑容可掬地连连点头,说:“哈拉烁(好)!哈拉烁(好)!”并主动上来和我并肩站在一起。就这样,我便在她家小院前的篱笆边连拍了几张纪念照。

临别时,我握着这位农家主妇的手,连声说:“斯吧随吧(谢谢)!搭斯危达妮亚(再见)!”我把三十五年前学过的俄语单词几乎全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