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在湖北黄石市阳新县白沙镇5个村10个小组,记者亲眼目睹了全镇党员干部深入生产一线及农家,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农耕结合起来,全面开展“学党史、办实事、解疑难”活动,农村到处呈现出干群齐心乡村振兴的繁忙景象。

县镇领导入村调研

“党史教育”进农家


群众事无小事,细微处见真情。该镇通过此次党史教育,把田间地头当作实践课堂,弘扬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践行党的初心使命。连日来,该镇党委班子成员分别深入驻点村,以“屋场会”、悬挂横幅、发放红色党史宣传资料、组织党员群众现场答题、接受群众咨询等多种形式进行党史教育宣传,营造了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

罗伟烈士纪念园雕像

该镇党委书记毛卫平来到金龙村田间地头,与劳动的村民零距离接触,面对面宣讲“中共阳新县委第一任书记罗伟吟诗就义的英勇事迹。”

据毛卫平介绍,罗伟是中共阳新县委第一任书记,1897年2月出生于白沙镇罗家六房的书香门第。“五·四”运动后,罗伟为接受科学、民主的新思想,寻求救国富民的真理,毅然赴武汉就读于存古学堂;1924年初,罗伟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4月,根据党组织指示,罗伟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同年7月,罗伟在阳新建立了中共阳新县委,当选为第一任县委书记。

1928年1月10日,罗伟遭受国民党“五马分尸”酷刑。罗伟被五花大绑从国民党阳新监狱押解走出来,一路上昂首挺胸,大声吟诵着自己的绝笔诗:“……革命者不怕死,前赴后随。生是革命人,死是革命鬼,生和死、死和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生死关头就是这一回。”罗伟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慨,令无数围观的民众落泪。罗伟以尖锐深刻的笔调揭露国民党罪恶行径,用慷慨激昂的语言表达了一名共产党人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以及对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豪迈情怀。

据悉,为了纪念并牢牢铭记视死如归、大义凛然扑死的英雄罗伟,该镇著名企业家罗江个人出资500万元建设了“罗伟纪念园”,免费让大众入园瞻仰。此纪念园成为当地一处当红红色景点。

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元根则深入赤马村,宣传“白沙镇境内的‘红色青山’”。据刘元根介绍,青山村曾经是红八军、十一军指挥部,阳新县委、政府机关,太阳中心县委、政府机关,湘鄂赣三首道委,鄂东志特委保卫局等居地,彭德怀元帅亦曾居住过此地。

截至目前,该镇党史教育活动走深走新走实,走遍白沙田间地头、农家,直接面对基层群众,撒播“红色”种子,并发放红色精神等宣传资料20000份。

此外,该镇还把田间地头当作党史学习教育实践课堂,送技术、送项目、送资金,着力解决当前生产中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特别是充分发挥农机助耕种作用,做好机手作业技能培训,积极为农户提供专业化服务,解决农村用工难、用工贵、散户种植效益偏低等问题。


干部田间地头忙


走进该镇石清村,记者看到,广阔的田畴间绿草如茵,一眼望不到头。

石清村发展发展果岭草1000亩。村支书阮士勇一边指挥村民开沟、施肥,一边指着绿油油的草坪对记者说:“因为有了党的好政策,有了各级党组织的关怀,我们的田地不再抛荒了。每天在草坪基地干活,时薪10元钱,每个劳动力月薪可达3000元。就此一项,去年村委光发当地农民的 ‘功夫钱’就达100多万元。”

果岭草老板方家英也开心地说:“一根草卖不成钱,成片上千亩,可就是大生意了。这草像割韭菜一样,割了又会长,一年两季。除去地租、肥料和人工开支,一亩地纯利润3000元。”

果岭草栽培

“党的政策就是好,我在家门口打工,月薪3000元,赚钱顾家两不误,加上地租入股份红利,这生活都小康啰!”谈起现在的好日子,65岁的老党员赵才进笑得合不拢嘴。

购买果岭草

“石清村已发展起了1000亩油茶基地、400亩观光花果园、600亩白茶基地、300亩吴茱萸基地……昔日茅草丛生的山岗披上了绿装。同时,还发展起了1000头山羊养殖场、200万枚鸭蛋合作社、200吨粮油加工厂、230亩苎麻基地……靠山吃山,以山养山,石清村两委带领党员群众依靠科技兴农、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林牧副渔,不仅让村庄绿起来,更让群众腰包鼓起来。”谈起石清村的产业发展,驻村干部镇党委副书记易蔚如数家珍。


乡村振兴新画卷


在该镇吕广村,村民吕绍豪告诉记者:“这两年,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路都硬化了,路灯照得雪亮,村里11个自然湾都建起文化广场,配齐健身器材,晚上还可以开开心心地跳广场舞……”

据了解,该村通过“合作社+产业基地+农户”模式,联动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民土地流转,大力促进了当地农户发展生态产业;通过资源变动、项目拉动、金融撬动等方法, 创建光伏发电55千瓦,年纯获利6万元;开发荒山330亩,植杉木、栽果树,使贫困户持续发展得实惠;将集体资产盘活,参与入股分红,村集体经济收入10.2万元;发展高效杂柑产业园90亩、葡萄20亩;39名“5060”劳力实现家门口就业,月薪2000-2800元;另外,农户每年保底分红3000元。

近年来,该村千方百计为民办实事好事,想方设法解决农民生产生活难题,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到目前为止,该村整险加固了林塘垅水库,确保600亩经济田灌溉;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解决农民就医难问题;新建文化礼堂,丰富群众文娱生活;为37户贫困户、7户易地搬迁户乔迁新居;整修一座便民桥;拆除89座露天粪坑,统一标准实行“厕所革命”;免费为87户村民新建“坐便器+三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新建12口卫生塘并全面修缮清理排水沟;整村安装亮化路灯95盏;道路旁栽种红叶石楠、桂花、紫薇等……该村一跃成为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现在村里条件好了,我们在家挣的钱不比广东打工少,还能照顾家里老人和小孩。”手牵着儿子,村民陈晓红脸上笑出了漂亮的酒窝。

40岁的李桃红说:“在村产业园打工,虽然月薪只有2000多元,但可以顾家人、务农、打工‘三不耽搁’。现在乡村就像是一幅画卷,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非常满意。”(通讯员吴华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