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峥嵘,屈指算来,我和袁伟将军的交往已经40个年头了。流金岁月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尘封记忆,淘洗过往。但我和袁伟将军的那些红色情缘,而今虽入暮年,回忆起来,却记忆犹新。

我是1983年秋从横店公社调黄陂县党史办工作,1984年春,我任党史办副主任,当时上级党史部门下发文件,因为现代革命历史资料缺少,应抓紧对革命文物、党史资料的征集工作。

黄陂县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革命史料。早在“五四”运动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早期的共产党人董必武、恽代英、蔡以忱、李求实等就在黄陂进行过革命活动。尔后,在暴风骤雨般的土地革命时期,巍峨的木兰山,不仅为保存“黄麻起义”的火种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因成为红四方面军的摇篮而闻名遐迩。在那烽烟遍地、红旗漫卷的抗日战争中,蔡店姚家山曾是新五师司令部的驻地,李先念、陈少敏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创建了很多气壮山河的革命业绩。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黄陂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仅1955年至1965年授衔的黄陂籍开国将军14位,在全国所有县(市)中名列二十位。当时这些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开国将军大多健在。因此抓紧征集和走访已是党史部门迫在眉睫的工作。当时,党史办在人手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兵分几路,北上南下征集党史资料。北京健在老首长和开国将军比较集中,理所当然成了征集重点。当时袁伟将军在军事科学院战史部工作,能为我们在北京的征集提供很多资料,同时帮忙联系重要征集对象。

记得1984年金秋时节,我首次拜访,那时的袁伟刚过不惑之年,年富力强,充满朝气。我们吃住在军事科学院。袁伟为人热情洒脱,其间在他家吃过几次饭,他亲自下厨做饭,我印像中煨藕汤很好喝,纯正湖北味道。接触后我察觉到他能吃苦。每天四点多钟起床,在家里伏案工作一两个小时,然后张罗好全家的早餐,再去上班。他是一个很拼的人。

当年他并不显山露水,而今看袁伟将军简历让人眩目。简历介绍,历史学者,文博专家,资深研究员,中国书协会员,著名将军书法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记者、编辑、首长秘书、师职研究员、军科院办主任、军博馆长、党委书记、全军文博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中共党史学会理事、中国军事科学会理事、中国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八一书画院院长、中国军博书画研究院院长。1994年授予少将军衔。专著和主编《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野战部队发展史》《中共抗日部队发展史》《中国工农红军发展史》《中国战典》等六十多部,其中八部荣获国家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全军学术成果优秀奖。

袁伟将军是从最基层干起来的。十六岁入伍,在西北从战士当起,摸爬滚打,斗风雪,战风沙,从班、排、连长干起,然后调兰州军区工作,写了不少军事新闻。我曾经问他,你这么个宽厚随和的人,怎么带兵?他回答说,开玩笑,1964年,我代表66军率领尖刀班参加全军射击大比武,没有实力是做不到的。其实也不奇怪,古人云:冰冻三尺,非一日寒。吃过苦的人逆风飞扬,人生自有光彩。1984年我带去了《黄陂党史资料丛书》第一集,袁伟将军看后说:1927年12月下旬,黄麻起义失败后,部分突围出来的鄂东军战士转移到黄陂县木兰山,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这支战斗在木兰山的工农武装后来发展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木兰山的斗争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这在党史、军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趁现在很多老首长健在,以现有的资料为基础,再花一点时间,走访征集史料,编辑一本《木兰烽火》,应该很有存史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意义。我和党史办的同事都表示赞同。袁伟将军拟订好采访编辑提纲后,我们就开始了在北京的征集工作。大多数情况下,我和袁伟将军一起去采访,当时他没有小车,我们乘交通车在北京走街穿巷。我记得我和袁伟将军到西四大铜锣胡同走访完韩伟中将,当时正值隆冬,在凛冽的寒风中坐交通车回到寓所。经过一年多的紧张采编工作,《木兰烽火》一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出版说明中称:为了纪念木兰山的斗争和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诞生六十周年,根据当年在木兰山地区战斗的革命老前辈和中共黄陂县委提议,编著了这本《木兰烽火》。本书由专门从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历史研究的袁伟担任主编,周大望担任副主编。实际大量编辑协调工作都是袁伟将军完成的,我忝列副主编实在汗颜。人们说人以类聚,我和袁伟将军意气相投,过从甚密,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友谊。

微信图片_20240604173029.jpg

编辑出版的《木兰烽火》

其间,1984年秋天,由袁伟将军诚请开国上将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再道重返木兰山。陈再道是1927年黄麻起义失败后转战木兰山的七十二人之一,后来他在工农革命第七军任班长,在木兰山流传着很多的革命故事。上木兰山后,他住宿在东泉庵,能绘声绘色讲述在木兰山的战斗经历,陪同的人深受感染和教育。

微信图片_20240604173032.jpg

木兰山七十二革命志士

2004年经区委领导同意,于6月1日成立黄陂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我当选文联主席,袁伟将军和全国政协原副主席王文元为顾问,袁伟将军出席并致辞,时任黄陂区委书记的马小援作总结讲话,会议期间由袁伟将军担纲举行庆祝黄陂区文联成立红色书画展。会议以其隆重热烈的气氛倍受好评。之后区文联设立正处级党组书记职位,张旭、兰鹰先后但任区文联党组书记。

2005年我写出《烽火木兰山》电影剧本,被列为湖北省重点剧目,引起武汉市和黄陂区有关领导重视,同时也得到袁伟将军的大力支持,2007年决定筹拍电影。2008年11月由武汉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中共黄陂区委和“八一”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时长90分钟的宽银幕电影,袁伟将军担任顾问。2009年国庆前夕作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片,由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同时在中南剧场举行隆重的首映式,袁伟将军专程从北京赶回参加,该片成功上影后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曾荣获“电影华表奖提名奖,女主角蒋婧荣获金凤凰电影奖新人奖,同时荣获金星奖和武汉市党史研究成果奖。

微信图片_20240604173035.jpg

电影《烽火木兰山》

2011年6月中共武汉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黄陂区委党史办公室举办“木兰山革命斗争与中国革命道路探索研究会”,北京方面的党史专家由袁伟将军邀请。6月18日会议上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发表了“木兰山革命斗争与中国革命道路探索”的讲话,他说当时木兰山斗争是长江北岸为数不多的,燎原的星星之火。当时长江以北继续坚持斗争的点不多,大部分在长江以南。所以,本兰山是革命火种没有熄灭的地方,是长江北岸一颗闪闪的红星。木兰出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主根,为鄂豫皖苏区作出了历史贡献。

时任中共武汉市委副书记的胡曙光与会致辞。袁伟将军主讲了“木兰烽火燃遍了大别山”。主要讲了三方面:一、保存了红色的革命火种,成立鄂豫皖第一支工农红军,是后来红四方面军的基本骨干队伍。二、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建柴山堡第一块红色区域,为扩大发展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锤炼出一批治党、治国、治军的栋梁,走出共和国开国将帅人数在全国各地名列第一。会上,我也作了“木兰山斗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发言。会后结集出版了《木兰山革命斗争与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研究会论文集》。

2011年7月武汉出版社出版历史了我的文集《红色丰碑》,诚请袁伟将军题写了书名。

2013年袁伟将军大型书画集《戎墨人生》出版,黄陂在会议中心203室举办了隆重的发行仪式。该书也把我挂了编辑人员,实感荣幸之至。

为了普及红色文化,弘扬革命传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袁伟将军自筹资金将自家老屋改造成红色展馆,从2015年开始,我和黄陂的有关领导和热心红色文化宣传的同志一起参加了房屋改造,周围环境建设以及布展和筹备开展的全过程,历经一年多,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至2016年4月展馆建成并成功开展。展馆是袁伟将军长期从事新闻写作、军战史研究、文博事业和书画活动及担任中国军事博物领导几十年来的工作、交流、收藏等资源筹建,该馆分红色典藏、红色记忆、红色情怀、红色书法四个红色文化系列。展馆上下两层,540平方米,300多件藏品,分为十个展厅,营造了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集红色活动开展、红色历史教育、红色文化宣传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红色博物馆。

微信图片_20240604173037.jpg

袁伟将军在博物馆开幕式上致辞

4月9日上午袁伟将军红色文化博物馆在袁伟将军祖屋袁家店隆重开幕,时任区委书记丁雨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区长吴祖云、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胡建奇等领导参加了开幕活动。袁伟将军介绍此次在自已故居举办展览,主要是想为家乡增加一个红色文化旅游景点,接着他动情地说,为了感念奶奶从小对他的关心培养,为了父老乡亲的嘱托,要为家乡贡献一份力量。

原国防大学副校长何道泉中将,原湖北省委副书记邓国政,原湖北省副省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徐鹏航,原省人大常委副主任任世茂、赵斌,原武汉市政协主席叶金生,还有来自原中央军委总参谋部、政治工作部、后勤保障部、装备发展部,军委海军、军委火箭军、原北京军区和武警部队的少将赵先春、王东发、徐永新、黄金元、冯传生、余海明、马述宽、陈光龙、李汉文等参加开幕式并观展。何道泉、赵斌、叶金生和开国中将韩伟的儿子韩京京等先后发言。

展馆开馆八个年头来,共免费接待海内外参展者200多万人次,以其功能完备,服务良好受到交口称赞。先后被授予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匾牌,成为红色文化宣传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时光荏冉,日子在不知不觉中走到2017年。这一年为了纪念黄麻起义的两个总指挥潘忠汝和吴光浩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原军事博物馆馆长袁伟将军建议,决定在2017年黄麻起义90周年来临之际,组织大型书画联展。这次活动得到了黄陂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八一书画院的将军们的积极响应。并很快成立了以袁伟将军、李汉文将军、黄金元将军,区有关领导和木兰山风景区负责人为成立组委会。将军们的作品由八一书画院负责征集、湖北名家、黄陂书画家及黄陂籍在外名家的作品由区政协协力书画院和黄陂书画家协会负责征集。到2017年5月初,共征集到13位省部级老领导作品31件,将军书画作品和军地名人及湖北及黄陂籍书画家作品322件。经过组委会认真讨论研究,决定全部作品装裱入展,并结集出版。北京征集的作品由八一书画院负责装裱,湖北征集的作品由木兰山风景区管理处委托武汉墨石斋主熊辉装裱。并于5月初在北京集并布展。

5月17日下午,纪念黄麻起义暨鄂豫皖第一支红军成立90周年书画联展在中国政协文史馆隆重举行。其规格之高,范围之广,作品之佳,堪称空前。展览中,李先念同志题词“巍巍木兰山,革命浩气存”;徐向前元帅题字“木兰山的革命烽火燃遍了大别山”以及刘华清、迟浩田、陈再道、张思卿、王文元的题字也一并展出。此次参展作品充分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深情讴歌了黄麻精神和木兰精神,特别是吴光浩率部打响黄麻起义第一枪,创建鄂豫皖边第一块红色根据地柴山堡和第一次工农红军(后发展壮大为红四方面军)的丰功伟绩。也追忆了当年李先念、刘华清、徐海东、王树声、陈再道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木兰山上留下了的战斗足迹。

袁伟将军(右)在书画展上留影

开幕式上,共和国上将赵可铭、中将何道泉以及袁伟等三十多位将军,中联部原副部长李北海等政要,著名书法家卢中南、李洪海等,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谢芳,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张目和黄陂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的主要领导,以及北京军地各界人士500余人参观展览。展览开幕式由“八一”书画院副院长黄陂籍将军李汉文主持,黄陂区委书记吴祖云在开幕式上致辞,军事博物馆原馆长“八一”书画院院长袁伟将军在展会上介绍了筹展经过。并回顾了筹备工作的全过程,高度赞扬这在黄陂区是一次跨“届”的红色文化工程。他激动的说,2015年10月21日上届区委书记丁雨、区长吴祖云、区政府常务副区长陈国良在区308会议室听取黄陂籍将军、红色书法家、八一书画院院长袁伟关于纪念黄麻起义和木兰山革命斗争90周年书画联展活动的构想后,表示赞同,并全力办理。2015年11月18日、20日区委书记丁雨、区长吴祖云、区人大主任胡建奇分别就书画联展方案作了批示,同意启动。区人民政府还拨专款支持。2017年2月28日新一届区委书记吴祖云、区长曾晟、区委常委办公室主任杨耀启在区委会议室和袁伟、李汉文将军举行见面会后,表示对联展活动全力支持。

微信图片_20240604173040.jpg

此次展览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组稿、审稿、装裱、出书、布展等过程,跨地展览涉及面广,组联复杂,真是事非经过不知难,很多人为展览奔波、辛苦倍赏。有位筹展老同志,有感而发,以诗作纪。《为纪念木兰山革命斗争90周年赴京展览而作》:

千载黄陂著人文,书画联展启当今。

翠耸木兰万仞秀,黄麻义举九十春。

英雄功绩垂史册,革命烽烟有朱痕。

京汉奔波何言苦,初心不忘放歌吟。

的确,这一群人奔走于这项工作的全过程,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累,皆出于对历史的敬畏,对先烈的敬仰,对木兰的情怀,对黄陂的责任,才乐此不疲!已然: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微信图片_20240604173045.jpg

此次联展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中国发展网、中国军事网、海峡之声网、九派网、长江网等十几家网站转发,仅中国中网当日点击量37.5万,全网点击率破千万。木兰山及黄陂因此声名大振!

2017年以后,袁伟将军和他的红色文化博物馆仍然举行了很多活动,而今袁伟将军已是耄耋之年,但仍健硕,还在红色文化阵地上忙碌着,奔波着,传承红色薪火,生命之树常青!

作者简介

微信图片_20240604173043.jpg

周大望,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黄陂区三届文联主席。主要作品《木兰烽火》《木兰山和将军们的传说》《花木兰传奇》《绿色的希望》《天下陂商》等十余部。2007年被武汉作家协会授予“具有突出贡献作家”称号。